远去的Tu-154,一款输在了说明书上的飞机 2020-10-30 17:01
10 月28 日,俄罗斯最后一架Tu-154 客机从Alrosa 航空公司退出现役。因为除俄罗斯外世界上已没有成编制的Tu-154 客运机队,因此这基本上也是全球的最后一架Tu-154 客机——想要再坐进去体会一下它那经典的轰鸣声,你没有机会了! 图:Alrosa 公司的Tu-154 Jetphotos 图片 摄:Andres Ramirez Tu-154 是在比较成功的Tu-134基础上升级来的,是人类历史上很经典的一款飞机。它首飞于1968 年,与美国的波音727 和英国的三叉戟一样属于“三发设计”。Tu-154 可以装载180 名乘客,属于中远程飞机,性能在当时与727 和三叉戟也旗鼓相当。Tu-154 是苏联航空工业的顶尖产品之一,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几乎全部都有采购。它的总产量接近1000 架,无论是军用民用还是货机专机,甚至连背着煤气包的型号——都曾经有过。 1984 年,Tu-154 进行过一次大的革新,升级的型号叫做Tu-154M. 它加大了扰流片,换装了新型发动机,经济性和可靠性大为提高。我国当时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为适应民航需要一口气引进了30 架,所以Tu-154M曾经一度是我国“最棒的飞机”。 图:Kras Air 的Tu-154 降落北京 摄影:拉上窗帘 但Tu-154 留给人类历史上更多的是惨痛的回忆。苏联人的设计风格一向粗狂,不注重人性化,不注重编写维修保养指南,所以糟糕的可维护性,使得这款飞机事故频发。据统计,迄今共有多达62 架的Tu-154 飞机以“坠毁”收场,死亡人数超过2700 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款输在了“说明书”上的飞机。 2020增刊 现货发售! 图:B-2610 生前留影 Jetphotos 图片 摄:Felix Goetting 1994 年6 月6 日,中国西北航空的一架Tu-154M (B-2610 号)从西安起飞后发生“飘摆”,坚持9 分钟后最终失速坠毁,造成160 人死亡。事后调查发现维修人员在更换减震交换平台时插反了左右插头。这个错误固然是机务人员犯下的,但飞机在如此重要的部位没有任何防止插反设计也让人心寒。而且,当时按照维修手册标明的工序通电检测时,是无法发现插反的——虽然站在机身外部能一目了然。 图:Tu-154 的屁股总是黑黑的 摄影:拉上窗帘 在国际上,Tu-154 失事曾导致波兰总统和他带领的96 人代表团悉数遇难。这起事故虽然与恶劣天气有关,但无论是否属于“领导要求务必降落”,飞行员都无法排除“盲目蛮干”的嫌疑。这件事情已经有调查报告,但也有人说俄式飞机不擅长用精准数字描述规定,很多是靠飞行员经验,这也是导致他“冒险”的重要因素。 Tu-154 诞生在苏联最强大的时期,产品质量还是不错的,不然也不可能使用到今天。它的很多事故与操作和保养有关,似乎显示出领导们“要面子不要里子”的指导精神。Tu-154 在设计时注重了速度和适应性,在当年是一款彰显实力的“大国产品”。但它不注重乘客体验,客舱低矮,噪音太大;而且它也不关注机务人员的意见,维修保养说明不够详尽。最后,在油价压力之下,它也只能败给波音和空客。 图:高丽航空Tu-204 摄影:拉上窗帘 在Tu-154 之后,图波列夫航空联合体设计了一款全新的双发客机,叫做Tu-204 ,我国曾经购买过一架。因为俄罗斯国产的发动机噪音水平达不到欧美提出的控制标准,其外销型号使用了英国罗罗公司的RB211 发动机。Tu-204 没有继承Tu-154 的辉煌,目前只有俄罗斯、古巴和朝鲜还运营着50 多架。 俄罗斯现在还拥有强大的飞机研制能力。它并未放弃四发远程大飞机IL-96 ,它的中程双发客机MC-21 研制工作也在推进,它的SSJ-100 支线客机目前在全球有近200 架在运营——当然与曾经叱诧风云的Tu-154 相比,这些飞机都明显地不够“成功”。 图:俄罗斯SSJ-100 喷气支线客机 摄影:拉上窗帘 一款成功的商业客机除了性能和质量,还必须有舒适的客户体验和完善的“损管能力”。发生故障不要紧,只要有详尽的维修指导,能让机务人员迅速、方便、安全地检查、维修与测试,飞机才能减少地面停留,重新安全地起飞去赚钱。想一想日本人能为一款相机编写上百页图文并茂的说明书,再想想B-2610 的悲剧,你也许能明白俄国飞机失败的原因。 图:说明书体现管理水平 网络图片 我国的ARJ21 和C919 现在正在追赶世界大潮。希望不要只注意面子,而忽视了文档编写这个“里子”。不然的话,Tu-154 也许就是一个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