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园在线

4665

主题

4667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764
发表于 2021-5-17 16: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昭衍新药(603127):别只惦记“独角兽”,这里还有“丑小鸭”
                     
2018-10-16 12:12         来源:独立的局外人            
           
原标题:昭衍新药(603127):别只惦记“独角兽”,这里还有“丑小鸭”
作者 |周璐
来源 | 局外人APP      采编: 中财园在线

调研前言:昭衍新药是上市一年多的药企新星,它不是类似于云南白药制造爆款推向市场为生;也不是长生生物靠着生产特种药品供应;其所处CRO行业本质是作为药企上游价值链中为其提供研发外包、药物效果测评等的服务商角色。服务行业,重在信誉和市场认可,拿订单收钱办事。之前局外人已经带大家近距离观察过跟它同一个行业的“独角兽”药明康德(603259),而今天局外人借临时股东会的契机进入昭衍新药,进行实地探访,各位读者看完之后可以对这两家相似公司做个比较。
会议中心门口
学术氛围浓厚
身在寸土寸金的帝都,昭衍新药的研究中心位置倒不算太偏,位于北京大兴区,东南五环到六环间。公司周边都是企业厂房,街道干净整洁,一街之隔就是商业中心及商场,装修建筑成新率很好,可以看出企业的年轻。进门之后偶遇了两组路过的工作人员,全身白大褂口罩护具,学术氛围浓厚。

厂区外景
其实从公司的名字也可以看出其文化底蕴,“昭衍”即意为昭昭之光,衍射四方。《史记·孝武本纪》:“赞飨曰:‘德星昭衍,厥维休祥。寿星仍出。渊耀光明。信星昭见,皇帝敬拜泰祝之飨。’”
中国民营企业的气质往往系于创始人,昭衍新药的董事长冯宇霞女士是60后,研究生学历,大学学军医,毕业做医生,95年从研究所出来创办昭衍新药并任职至今,可以说是当时的社会精英下海创业,用冯女士的话说,20年前,这个行业刚刚出现,他们向上边咨询是否能做,上面反馈,没有规定说不能做,法无禁止即可行。

正门近景
在这样的背景下,昭衍由最开始的全民所有制,挂靠中国药理学会到后来转制分立,改制上市,从最开始的10万注册资本到后来的500万,再到如今的1.4个亿。
其实一路走来,昭衍并非第一次登陆资本市场,在2008年昭衍以业务为导向,分立为昭衍新药和昭衍药物,分立后昭衍新药从事以新药安全性评价(GLP)为核心的 CRO 业务,其余业务均纳入新设立的昭衍药物,而昭衍药物控股公司舒泰神在2011年就已经因神经生物因子产业的突出业绩成功登陆A股创业板。
议案中的要点,上市后的拓展
局外人到达会议地点时,会议还未开始,负责招待的证券代表迎客入坐,同时介绍了同在等待的几位参会人员,公司方面,董事长冯宇霞、总经理左从林、董秘兼财务总监高大鹏、监事两人、证券代表一共六人出席了此次会议,虽说是临时股东大会,但公司的准备工作很充足,只是未见到任何一位独立董事,不知是何缘故。

会议厅正门
会议上,董事长按常规宣读议程,期间主动询问股东是否有疑问,并对股东疑问进行一一回答,总经理左从林偶有补充,话不多,感觉是实干风格的人。
此次会议的议案不多,个人认为值得关注以下几点:
1
对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毕竟刚上市必不久,公司目前融资后资金充裕;
2
用自由资金增资加州昭衍全资子公司,增资后注册资金达到4000万美金,同时局外人注意到截止到18年中报出具,加州子公司业务盈利状况一般,占比极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和高管沟通中得知,公司早已经通过美国FDA检查,目前也在陆续接了一些国外比较大的订单,只不过没有体现在加州子公司的报表上,而是以母公司为主体签订的合同及订单。
可以看出管理层未来野心和目标是很大的,毕竟这种海外子公司设立目的是为了确实地开展业务,不同于前几年互联网企业为寻求海外上市而搭建的VIE架构设立的美国子公司,多是出于政策架构考量而无实际业务及盈利;
3
在广西梧州投资新建新药评价中心项目。这是个烧钱的项目,预计投资四个亿,首期投资两个亿,建设期两年,建筑面积7.6万平,包括试验用毒理实验楼,动物实验室,办公楼、污水处理设施等,其中猴舍及相关配套5万平,科研办公及生活配套2.6万平。
2018年中报披露较上年相比订单大幅增加,在手订单约8.5亿,冯董在现场也表示此次投资建厂是根据现订单及未来需求有目标有方向做出的合理决策,说得过去。同时其表示昭衍目前几乎全部订单来自国内市场及客户,并不存在受贸易战等意外因素影响。
4
修改了对外投资相关的管理制度,制定了对外投资决策方面的内控制度细则。应该说是在经营过程中进行制度的完善。
除以上内容外,会议间歇,局外人也提问了关于主要股东于17年底进行股票质押的问题,冯董并未正面回应,只是说有个人用途,期间考量不得而知。
会后局外人询问是否能参观基地时,管理层经验老道地表示后续还有很多工作要忙抽不开身,婉拒了局外人的提议,并解释北京作为公司职能总部,只有少量的活体动物基地,公司主要基地和大规模养殖都在江苏泰安,如果日后有机会在江苏召开股东会可以开放参观主基地。
行业处于风口下
关于CRO行业,之前有句话:“这两年,有一个行业深藏功与名,里面只有两种公司,一种是已经上市的,另一种是在上市路上的。那就是CRO行业。”
确实,2015年到2017年博济医药、华威医药、中美冠科、普锐斯、康龙化成、药明康德、美迪西、昭衍新药、量子高科,掰掰手指头,国内能排得上号的CRO企业基本都在这了,不论是新三板还是并购重组,基本都进场资本市场,大家都在走迅速扩张之路。

会议室摆放的主要展示件
CRO,全称“合同研究组织”,就是说通过合同订单,为大型制药公司提供新药临床研究的相关服务。这些服务包括: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1-3期临床、代理注册甚至药品上市销售策划等。也就是说,他们本质上是制药公司的研发外包商,名字虽然挂的是“外包”,听起来略寒酸,但实际上却是人才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因为他们解决的,是研发的效率问题,这绝不是一般民工能够干的活。在发达国家,大型制药公司的研发成本越来越高,但效率却越来越低,研发失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以致于相当多的公司被逼上梁山的感觉,不搞研发是等死,搞研发是找死,痛不欲生。于是研发专业分工和分散风险的策略就被提出来了,一旦大家想通了,就会发现专业化分工的效率确实能够省下很多钱,于是行业的成长性机会就出现了。
这种外包不仅是一种经营现象,也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形势下使产业链关系发生转变的要素。我们国家的优势就是相对欧美巨大的人口红利、专业人才红利加相对低廉的劳动成本,再加上国家的大力扶持发展医药行业,最终使我国的医药外包产业极大参与并成为世界产业基地。
而由于中国药企资金力量研发投入比欧美企业还要弱,外包是对我国医药企业好处更大,也对我国药企参与全球竞争意义更大。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中国数的过来的几家CRO企业纷纷上市,寻求资本扩张之路。如下图:
2018年上半年中国CRO医药行业前十,昭衍排第九,但只有国内第一的药明康德在全球CRO行业进入了前十。
都盯着CRO这块“肉”
作为CRO企业最重要的当然是市场监管,准入许可,这也是构成行业门槛的基础要件,据冯董介绍,昭衍是国内少数几个达到国际质量认证标准的企业,而且美国FDA正常每三年来企业检查一次,昭衍很早就通过了检查,如果能够抓住这个快速发展期,短期之内确实有较大优势,毕竟达到国际标准是参与全球竞争的基础,虽然目前订单几乎全部来自国内,但是有准入就拿到了入场券。另一方面,毒理实验、动物实验想要投资入局也需要时间和人才的积累,尤其是专业人才有限,有经验的专业人才更是需要时间积淀。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行业竞争加剧,毕竟大家都想抢占先机,作为行业大佬的药明康德大部分业务都来源于海外市场,15年美股退市回归A股,主体一拆三分开上市,市值从200多亿翻到上千亿,相当会玩,有了资金,再把眼光转过国内市场,这能量就不可小觑了,从其21.6发行价到现在维持在87块左右市场热度可见一斑。

左1 冯宇霞董事长 中 左从林总经理 右 监事
现在大家都看好这块肉,谁拥有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扩张速度,谁就掌握了先机;同时随着外包流程简化,行业集中度日益提升,一旦形成行业巨头并开始实行价格等方面的打压战争,资本并购抑或是国家层面监管横空出台,对CRO企业的影响都未可知,当然会议间提及企业监管及准入问题时,董事长很坦诚说行业目前没有什么太多监管标准和要求,毕竟目前国家还是在大力扶持医药行业。
总体来说,行业是好行业,公司应该也是好公司,管理层也比较踏实,但局外人仅仅从实地探访及个人角度反馈见闻,公司未来如何,时间才是真正的试金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财园在线    

GMT+8, 2023-6-11 04:43 , Processed in 0.50000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5 中财园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