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财大湾区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在深举行 专家学者热议大湾区商机
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受到全球瞩目。
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应该怎么建?有哪些商机?如何把握大湾区发展的时代机遇?2月23日下午,首届中财大湾区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在深圳举行,来自金融、实业及学界的知名专家,就大湾区创新发展、资本市场机遇等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
本次活动是中央财经大学建校70周年龙马奋进之求真求实系列学术活动,由中央财经大学校友总会和深圳校友会联合主办。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史建平、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秘书长钱学宁等知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并分享了真知灼见。
大湾区将成 中国新一轮经济起飞的龙头
在学者和投资界眼中,粤港澳大湾区前景如何?应该怎样建?商机在哪里?
在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史建平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中国新一轮经济起飞的龙头,这对在大湾区工作的人是非常好的一个机遇。他认为,要从“一国两制”升级版的高度来理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关键是制度和政策方面的融合。在具体发展模式上应该注意差异化,比如从金融这个领域就可以进行分工,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深圳是科技金融中心,广州是绿色金融中心,其他产业也是一样。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认为,搞好粤港澳大湾区就是要“通”,商流通、物流通、资金通、信息通、人才通、政策通、服务通、旅游通、医疗通、教育通,要“十通”。大湾区所在的粤港澳各城市之间,特别是几个大城市之间要畅通无阻,要优势互补,发挥协同作用。
要做到以上“十通”,贺强认为,要投资先行,要靠资本的力量。首先要充分利用湾区内两家证券交易所,发行大湾区债券来支持湾区建设;二是深交所建立大湾区板块;三是深圳和香港两家交易所今后的方向应该是互相彻底打通;四是资本市场要进一步向外国资本开放,把开放的步伐迈得更大一些;五是吸引外资入股大湾区的证券中介机构;六是利用资本市场推动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建议彻底深入地改革创业板,重新修订交易规则和市场定位,做到全国资本市场一盘棋,协同发展,合而不同。
信美相互董事长杨帆认为,未来的政策导向可能会围绕广东跟香港、澳门更深度的融合来制定,真正的商机也来源于此。此外,未来几年大湾区如果要以科技来定位的话,就涉及到人才和资金,能不能用好的机制把人才吸引过来,能不能通过更好的免税政策、更好的教育条件、更好的生活环境,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过来,有没有更多的资金朝这里聚集,至关重要,如果能做到,大湾区未来的潜力会非常大。
在大湾区生活了19年的西京投资管理公司(香港)董事会主席刘央对大湾区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她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是对大湾区的肯定,因为大湾区已经形成了非常强大的资金、科技和人才优势,未来这个地区会越来越发达,越来越给年轻人创造福祉,创造机会。她还认为,伴随着大湾区财富的积累,未来十年,资产管理会是一个特别令人瞩目的行业。
2019年投资要盯“人气”及“钱流”
过去的2018年,资本市场历经坎坷, 2019年将会如何?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发表题为“含章厚德、人心驱动”的主题演讲,他认为2019年需要“对外含章、对内厚德”,提振市场人心,资本市场完全有可能走出“子亥水旺”之势。
刘煜辉指出,A股去年10月以来的触底反弹有两条主经脉清晰可见,一条是券商,可谓抓住政策“牛鼻子”。另一条是通讯,受益于外部因素的边际改善。对于2019年的投资逻辑,刘煜辉建议谨记衰退思维以及头部原则,尝试去赚分母的钱,紧盯市场的精气神,去赚政策“牛鼻子”的钱。
贺强则认为,分析市场要观察全社会资金的流向、流量。1月份贷款规模3.23万亿,社会融资规模4.24万亿,都创了纪录。当前人心思涨,进入股市的资金不断增加,场外配资又进来了,现在看来股市走得还比较健康,量价配合得很好。未来还存在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完毕大量入市的可能。不过,他也提醒,要密切留意贷款规模的变化。
但有“香港女巴菲特”之称的刘央则上半年她比较谨慎,主要投资了一些债券,但她认为下半年机会大于上半年,可以博一下A股。
为减费降税点赞
2018年税收体系迎来多项重要改革,在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纷纷给国家减费降税、改善营商环境点赞。
京东集团副总裁蔡磊说,国家这些年一直在大力度减费降税,力度空前。其中,“营改增”在2018年又降了1个点,之后还会降,对企业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们做零售,交易额比较大,2017年1.3万亿,降低1个点,那就是上百亿的节税,加上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企业确确实实得到了实惠。”
阿里巴巴国际事业部跨境供应链税务总监王晓云也认为,国家这两年无论是结构性减税还是实质性减税,减费降税的成效是实实在在的,企业是真金白银获得了减税的优惠。希望今年减费降税的力度会更大,提高纳税便利性,让老百姓心里的税收痛感降低,提升税收的幸福感。
|